7月31日,生態環境廳書面通報《四川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方案》有關情況。
生態環境廳、農業農村廳等9部門印發《四川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方案》
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落實《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的意見》、生態環境部等9部委印發的《美麗鄉村建設實施方案》和四川省委省政府印發的《關于全面推進美麗四川建設的實施意見》,近日,生態環境廳、農業農村廳等9部門聯合印發《四川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方案》(以下簡稱《方案》),推進美麗鄉村建設。
《方案》明確提出,到2027年,涉農縣(市、區)美麗鄉村整縣建成比例達到45%。農業綠色發展進展顯著,重點區域農業面源污染得到有效遏制,新增完成2000個行政村環境整治,有條件的市(州)、縣(市、區)率先全域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劣V類水體。到2035年,美麗鄉村基本建成。農村綠色生產生活方式廣泛形成,重點治理村莊全面完成環境整治,基本消除較大面積農村劣V類水體。有條件的市(州)、縣(市、區)率先整縣重現“山清水秀、鳥語花香”的田園風光。
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?《方案》明確分層次、分區域、分類型整體推進的總體思路
四川有176個涉農縣(市、區)、2.8萬余個行政村(涉農社區),點多面廣、分布分散、地形復雜,農村區域差異明顯,如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?
《方案》結合四川實際提出,我省美麗鄉村建設以解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為抓手,以行政村為基本單元,以整縣推進為載體,以整縣重點縣為示范標桿,以美麗鄉村先行區建設為引領,多層次、分區域、差異化打造獨具巴蜀韻味的美麗鄉村。
具體而言,“多層次”,即充分銜接美麗中國及美麗四川先行區、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及其他特色鄉村建設,提出了美麗鄉村行政村、整縣推進、省級重點縣、國家先行區多個層次的工作任務。
“分區域”是指綜合考慮我省地形地貌特征、經濟條件及民族特色,分為平原地區、丘陵地區、盆周山區、民族地區四大區域,突出四川省特色。
“差異化”則是針對不同分區的實際情況,差異化制定行政村和省級重點縣評價指標體系。
《方案》明確4大項17小項重點任務,構建三級指標體系評估建設成效
《方案》從美麗鄉村四川畫卷、農村生態環境質量、農業綠色發展、農村生態宜居品質等方面提出了4大項17小項的重點任務。
在繪就獨具巴蜀韻味的美麗鄉村四川畫卷方面,明確3項重點任務。一是統籌實施多元化美麗鄉村建設,提出行政村美麗鄉村建設具體要求,在全省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美麗鄉村。二是梯次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,提出美麗鄉村整縣建成具體要求,到2027年,美麗鄉村整縣建成80個。三是著力培育美麗鄉村建設重點縣,提出美麗鄉村省級重點縣、國家先行區建設要求,2027年前,每年培育10個左右的重點縣。
在持續改善農村生態環境質量方面,提出4項重點任務。一是加強農用地土壤保護;二是大力整治農村突出水環境問題,排查整治農村黑臭水體和農村較大面積劣V類水體等;三是著力解決畜禽臭氣和秸稈無序焚燒問題,排查整治群眾反映強烈的惡臭異味等擾民問題;四是長效保護鄉村自然生態。
在大力推進農業綠色發展方面,明確4項重點任務。一是加強重點區域系統治理,包括農業面源污染監測評估、重點區域識別調查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試點示范等;二是強化畜禽養殖污染防治;三是推進水產生態健康養殖,包括水產綠色健康養殖技術推廣、探索推進水產養殖尾水排放申報制度等;四是深化種植業污染防控,包括化肥農藥減量增效行動、農業投入品廢棄物回收處理、秸稈綜合利用等。
在不斷提升農村生態宜居品質方面,提出6項重點任務。一是分類治理農村生活污水,按需編制新一輪縣域農村生活污水治理規劃,實施農村生活污水治理“千村示范工程”;二是全域整治農村生活垃圾;三是扎實推進農村廁所革命;四是強化農村飲用水水源地環境保護;五是多元化發展農村清潔能源,包括沼氣工程種養循環利用、優化農村能源供給結構、低碳鄉村培育建設等;六是深入實施鄉村綠化美化。
如何有效評估美麗鄉村建設成效?
《方案》形成了三個方面的指標體系。一是以行政村為對象的美麗鄉村建設指標(美麗細胞),對照重點任務設置20個指標,宜居宜業和美鄉村等特色鄉村僅需評價約束性指標。二是整縣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基本指標(及格縣),對照生態環境部基礎指標體系設置13個指標,用于評價整縣推進情況。三是美麗鄉村重點縣建設指標(先進縣),銜接美麗鄉村先行區建設設置16個指標,突出四川區域特色。通過差異化指標體系設置,分區分類、梯次有序地推動美麗鄉村建設工作。
此外,為保障實施,《方案》還提出了明確責任分工、強化成效評估、落實要素保障、引導全民參與4項保障措施。
原標題:9部門印發《四川省美麗鄉村建設工作方案》,明確17項重點任務!四川省生態環境廳通報解讀有關情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