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到2027年,全省基本建成管理規范、素質過硬、活躍度高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,推出一批主題明確、形式多元、群眾歡迎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,建設一批覆蓋廣泛、布局合理、保障有力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陣地,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體系,打造具有江蘇特色、全國影響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品牌。”
為進一步加強江蘇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,近日,江蘇省有關部門發布的《“美麗江蘇”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行動方案(2025—2027年)》定下如上工作目標,并定下了四大方面13項重點任務!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同步發布!
2025年,將圍繞“美麗江蘇”建設重點任務,聚焦長江大保護、太湖治理、生物多樣性保護、大氣污染防治,以及《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》《江蘇生態文明20條》等內容,組織開展理論宣講、生態研學、節水節電、“光盤行動”、垃圾分類等志愿服務活動……
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、黨委社會工作部:
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,進一步加強我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,根據《關于印發〈“美麗中國,志愿有我”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實施方案(2025—2027年)〉的通知》(環辦宣教〔2025〕2號)、《關于印發〈江蘇省健全新時代志愿服務體系的若干措施〉的通知》(蘇社〔2024〕49號)等文件精神,制定本方案。
一、工作目標
到2027年,全省基本建成管理規范、素質過硬、活躍度高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,推出一批主題明確、形式多元、群眾歡迎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,建設一批覆蓋廣泛、布局合理、保障有力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陣地,形成一套較為完善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體系,打造具有江蘇特色、全國影響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品牌。
二、重點任務
(一)壯大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
1.組建專業化隊伍。按照全省聯動、自主運作、融合發展的模式,省生態環境廳成立江蘇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總隊,具備條件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及其派出機構成立志愿服務隊伍,適時成立全省
環境監測、自然生態、無廢城市、核與輻射、退休老干部、青年宣講等分隊,引導政法系統、行業主管部門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、重點企業等組建專業化程度較高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。
2.建設社會化隊伍。組織對全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社會化隊伍進行摸底調查,推動環保社會組織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、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等組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。鼓勵和支持江豚、丹頂鶴、虎鳳蝶等專業志愿服務組織健康發展。依托黨群服務中心、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(所、站)、社工站等,建設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。
3.培育骨干力量。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和個人通過“江蘇志愿服務網”注冊登記,逐步完善志愿服務信息記錄與證明的出具工作。根據需要,支持符合條件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成立黨組織。圍繞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、公眾關切熱點、專業技能難點等,開展志愿服務能力培訓,培養志愿者骨干人才、志愿服務管理人才。聯合行業主管部門、高等院校、科研院所等專業力量,建設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師資庫,開發系列培訓課程,同時探索建設網絡教育培訓視頻課程庫。
(二)培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
4.推動項目培育。研究制訂全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重點項目清單,明確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重點領域、服務方向和服務內容。推進志愿服務項目化運作,舉辦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征集展示活動。因地制宜,支持引導,依法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,培育扶持重點項目。到2027年,各設區市打造不少于3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項目,挖掘不少于2個典型,培育不少于1個優秀組織。
5.開展重點行動。在水生態環境保護、海洋生態環境保護、“無廢城市”建設、核與輻射安全、宣傳教育等領域,圍繞“美麗河湖志愿行動”“美麗海灣志愿行動”“‘無廢’志愿行動”“核安全守護美好生活志愿行動”“美麗中國宣講志愿行動”,以及向“寧”致“靜”、美麗鄉村、“許小可”助企、環境監督等志愿行動,選取有條件的地區開展試點工作,不斷改進提升志愿服務活動,同時復制推廣成功經驗和做法。
6.深化品牌項目。以宣傳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首要任務,以傳播生態環境法律法規和科普生態環境知識為主攻方向,聚焦長江大保護、太湖治理、生物多樣性保護、大氣污染防治、碳達峰碳中和,以及《公民生態環境行為規范十條》《江蘇生態文明20條》等重點內容,策劃理論宣講、生態研學、節水節電、“光盤行動”、垃圾分類等系列志愿服務活動,促進向綠色低碳的生產生活方式轉變。持續擦亮“長江大保護,綠色共成長”“薔薇花信”“開學第一課”“江河湖海青藍行”“我是生態環境講解員”,以及“江豚保護”“虎鳳蝶調查”“環保郵你”“沿海凈灘行動”“愛鳥護鳥”等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品牌項目。
7.組織重要節點活動。在環境日、生態日、低碳日、世界地球日、國際生物多樣性日、世界水日,以及植樹節、愛鳥周、全國節能宣傳周等重要時間節點,集中組織開展志愿服務行動。圍繞元旦、春節、清明、夏收、秋收等節點,組織開展煙花爆竹禁放、文明祭掃、秸稈禁燒、農藥化肥減施等宣傳引導志愿服務。
(三)優化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平臺
8.推進數字化管理。依托江蘇志愿服務平臺,將專業化隊伍和社會化隊伍納入平臺管理,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注冊登記、項目發布、志愿者招募、服務對接、時長記錄、效果評價等線上管理,逐步建立數字化監督、評估、激勵機制,推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數據統一歸集、互聯互通。
9.建設服務陣地。整合生物多樣性觀測站、生態文明教育場館、生態文明教育實踐基地、環保設施向公眾開放單位、生態文化精品體驗線路等各類資源,編制“美麗江蘇”志愿服務站點地圖。按照有場所、有隊伍、有項目、有設施、有制度、有標識等要求,探索推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站點標準化建設。
10.開展結對共建。動員園區、企業、社區(村)等開展結對共建,引導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隊伍與服務場所、服務對象等實現供需對接,構建“志愿者+基地+活動”志愿服務全鏈條工作體系。
(四)建立健全保障激勵機制
11.強化支持保障。統籌用好各類資金,通過購買服務等方式,支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運營管理。有條件的地區可設立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發展基金,拓寬社會募捐渠道,鼓勵企業、個人等進行公益性捐贈。探索建設全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師資庫、項目庫,志愿服務供給逐步實現精準化、多元化。根據工作需要,視情況為志愿者購買人身意外傷害保險,以及提供必要的食宿、交通、物資等保障。
12.完善激勵引導。探索運用服務積分、時間儲蓄等多元激勵機制,完善回饋激勵機制,增強志愿者的歸屬感、成就感和榮譽感。積極推薦優秀代表參與志愿服務典型推選宣傳活動,發揮典型示范帶動作用,激發志愿服務活力。
13.弘揚志愿文化。在“美麗江蘇”微信公眾號、《江蘇環境》雜志等開設專題專欄,加大對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宣傳推廣力度。鼓勵創作刊播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文藝作品、文創產品、公益廣告、IP形象,講好新時代生態環境志愿服務故事,增強全社會參與和支持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行動自覺。研究設計“美麗江蘇”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統一隊旗、標識、徽章、服裝等,增強規范性、辨識度和影響力。
三、組織實施
省生態環境廳、省委社會工作部負責統籌指導,各設區市生態環境局、各市委社會工作部負責組織動員,加強與宣傳、教育、民政、共青團、婦聯、科協等部門的協同合作。強化系統謀劃,制定重點任務清單,廣泛開展生態環境志愿服務工作宣傳,深入挖掘鮮活案例和生動實踐,及時總結提煉典型經驗做法。探索建立隊伍管理、信息對接、評價激勵、孵化培訓等工作機制,形成共同推進生態環境志愿服務的強大合力和整體效應。
附件:“美麗江蘇”生態環境志愿服務行動2025年重點任務清單
(此件公開發布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