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是推動城鄉生態環境改善、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。近年來,沈陽新民市立足農村環境治理實際,以垃圾分類為核心,通過創新治理模式、健全長效機制和深化宣傳引導,系統破解農村垃圾處置難題,為“無廢城市”建設向鄉村延伸提供了可復制、可推廣的實踐經驗,取得了顯著成效。
01 創新治理模式,構建“無廢鄉村”閉環處置體系
針對農村垃圾“收集難、轉運散、處理亂”的突出問題,新民市以胡臺新城杜板牛村為試點,率先推行“四破四變”垃圾處置辦法,構建“戶分類、村收集、鎮轉運、區(市)處理”的閉環體系,夯實“無廢鄉村”建設基礎。
在源頭減量方面,明確農戶分類責任,引導村民對生活垃圾進行初步分類、裝袋打包,并放置于家門口指定區域,從源頭減少混合垃圾產生量,減輕后續處置壓力。
在中端收運環節,組建專業保潔隊伍,配備三輪保潔車,由保潔員上門收集已分類垃圾,統一運送至村內垃圾箱(桶),有效解決垃圾隨意堆放問題。
在末端處置方面,銜接無害化處理渠道,通過垃圾清運車將集中垃圾轉運至填埋場或西部焚燒場,實現全流程無害化處理,避免垃圾對農村土壤和水源造成污染,確保“無廢”理念落到實處。
02 健全長效機制,實現“無廢鄉村”全域覆蓋
“無廢鄉村”建設需持續推進并形成長效機制。新民市以城鄉生活垃圾收集轉運一體化項目為支撐,通過健全制度與完善設施,推動“無廢”治理從試點走向全域。
全市持續完善設施網絡,增加轉運車輛配置,優化收運路線,構建覆蓋“村-鎮-市”三級的垃圾收運體系,切實保障垃圾“日產日清”。
目前,已完成全市335個行政村、734個自然屯的保潔員上門收集全覆蓋,農村生活垃圾收運體系覆蓋率達到100%,基本消除衛生死角,實現“無廢”治理無盲區、無漏洞。
在制度保障方面,固化“戶分類、村收集、鎮轉運、市處理”機制,將農村垃圾治理納入村級日常工作考核,確保“無廢鄉村”建設持續穩定運行。
03 深化理念宣傳,凝聚“無廢鄉村”共建合力
“無廢城市”建設離不開廣大群眾的支持與參與。新民市以宣傳“無廢鄉村”理念為先導,通過多種形式引導村民從“被動接受”轉變為“主動參與”,積極營造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圍。
通過村屯廣播、戶外宣傳欄、入戶講解等貼近農村生活的方式,普及垃圾分類標準、環保知識及“無廢鄉村”建設意義,不斷增強村民“減廢、惜廢、用廢”的環保意識。
以杜板牛村等示范村為樣板,展示“四破四變”帶來的村容整潔、異味消除等環境改善成效,讓村民切身感受“無廢”建設帶來的實惠,進一步激發參與積極性。
通過推動“人人參與分類、家家受益環境”的實踐,引導村民成為“無廢鄉村”建設的參與者、監督者和受益者,逐步形成“政府引導、群眾主體、社會協同”的共治格局。
來源:沈陽市生態環境局工業處
編輯:楊薇、張琪、李靜
原標題:無廢城市丨沈陽市以農村垃圾分類為切入點 積極探索“無廢鄉村”建設新路徑
版權與免責聲明:
凡本站注明“來源:環保在線”的所有作品,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-環保在線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,未經本站授權不得轉載、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。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,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,并注明“來源:環保在線”。違反上述聲明者,本站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。
本站轉載并注明自其它來源(非環保在線)的作品,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或和對其真實性負責,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。如其他媒體、平臺或個人從本站轉載時,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,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。如擅自篡改為“稿件來源:環保在線”,本站將依法追究責任。
鑒于本站稿件來源廣泛、數量較多,如涉及作品內容、版權等問題,請與本站聯系并提供相關證明材料:聯系電話:0571-87759680;郵箱:hbzhan@vip.qq.com。